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市、全区2023年高质量发展动员暨干部作风建设大会精神,区乡村振兴工作办公室将按照会议部署要求,聚焦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争一流,铆足干劲抓落实,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奋斗姿态,全力推动我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上台阶、见实效,奋力开创争先进位加快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确保不返贫致贫。
继续开展区、镇、村各级业务培训,持续开展数据清洗,进一步夯实与行业部门数据信息月度“双共享”机制,做好预警信息的汇总、反馈;持续完善镇、村工作台账和村级月议事制度,将监测工作纳入村级常态化重点工作范畴,稳定村级包保排查人员队伍,纳入网格化管理;定期开展集中排查,结合常态化监测,精准识别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对象,对返贫致贫风险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防止返贫和新致贫,做到“应纳尽纳,不落一人”。
二、推动帮扶政策落实落地落细,保持总体稳定。
持续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成果,继续抓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养老、产业、就业、金融、兜底保障、残疾人帮扶等各项政策措施。加强督导检查,持续落实帮扶责任人“月走访”要求,重点关注政策、户内人口数量、人员年龄改变,或上学、住房、饮水、就医、社保等情况变化,持续关注生活环境,利用自身或镇村力量做好改善提升;重点关注户内档案资料规范提升,全面体现帮扶工作成效。
三、加强产业项目运营管理,加大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加强对在营产业项目的走访力度,全面掌握企业运营情况,确保收益,收益分配严格按照“村提方案、村公示、镇审核、村公告”的程序实施差异化分配;充分发挥衔接资金补短板作用,2023年规划实施疃里镇疃里村、进士张村,马集镇河东村3个村内道路约4000米改造项目,总改造面积23000平方米;6个村级路灯、排水沟等小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一步方便群众出行和生产生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四、加强衔接资金规范管理,确保资金支付进度。
继续把衔接资金使用管理工作摆在重中之重位置,积极争取各级衔接资金支持,加强衔接资金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加快衔接资金支付进度,结合各级政策做好年度衔接资金预算统筹计划和项目库建设。充分发挥与区财政局联席会议制度,统筹谋划,明确职责,加强科室与科室、科室与单位的横向、纵向沟通并打通工作节点,合力高效推进支出工作,形成区-镇-村-施工单位四方推进机制,每周制定工程进度和资金支付计划;对财政衔接资金实行绩效管理,开展有效监督,做到专款专用,封闭运行;财政衔接资金使用全面推行公告公示,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确保资金安全高效。
五、积极推进金融助农产品提质上量,助力乡村振兴。
持续加大金融帮扶政策宣传力度,积极推介齐鲁富民贷(含信用方式)、小额信贷和富民生产贷等金融惠民政策,提高政策户对金融政策知晓率;深入挖掘贷款需求,充分发挥“齐鲁富民贷”信息员职能,利用好“齐鲁富民贷”三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做到“能贷尽贷、应贷尽贷”,为有需求农户推行“包干服务”,简化工作流程,开通审批“直通车”。多措并举开展金融政策推介工作,促进群众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全面实现增收创收。
六、全力推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提升内生发展动力。
坚持把“公益性岗位+就业帮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最大范围吸纳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脱贫人口积极就业,增强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增收稳定性和长效性。针对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弱(半)劳动力且无法外出的脱贫群众开展摸底排查,结合脱贫户家庭实际情况、个人身体状况和能力特长设立专岗,促进弱劳力、半劳力等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就近就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