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服务矩阵 > 新闻发布会
经开区举办2024年“经彩经开”主题系列专场九新闻发布会
发布日期:2024-03-21 09:50 浏览次数: 字号:[ ]
分享

2024年3月21日,经开区举办2024年“经彩经开”主题系列专场九新闻发布会。发布会向与会媒体代表介绍了经开区城建、乡村振兴、公用事业等工作相关情况。

2023年区城乡建设和交通局在区党工委、管委会的领导下,聚焦提高城市品质、改善生活环境、关注民生热点,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落实,精细化推进,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明显成效。

主要指标取得争先进位。2023年建筑业总产值增幅、房地产投资增幅、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增幅、房地产领域焦点问题集中整治、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5项工作全市排名第一。

重点工作实现突破。我区医疗装备产业园一期配套工程1#仓储中心被评为全市二星级智慧工地建设典型案例。双城名都一二期、吉祥欣苑一期三个项目顺利上房,进一步提升城市聚集效应。

对上争取取得明显成效。争取到2023年农村危房改造资金、棚改无偿资金945万元。争取城区排涝综合整治项目、地下排水管网提升改造项目、城镇排水管网改造工程等3个项目、3.2亿元获批纳入国家增发国债项目库;争取疃里镇获批省级卫星镇建设试点。

具体开展的工作如下:

城建重点项目有序推进。2023年完成各类项目建设投资约3850万元。完成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可全部回用至华能嘉祥电厂,实现了政商企三赢的目标。逐步开展集中供热工程的建设,现已完成嘉合路、恒祥路、嘉诚路等约11km管网的建设,已覆盖吉祥馨苑一期、新河社区、神力佳苑、英才苑等社区,覆盖供热用户4000余户、总面积约47万平方米;2023-2024供暖季,我区九里晴川小区成功通暖,为区内首个商业住宅小区用暖,居民用暖效果良好,开创了我区集中供暖的新局面。文祥路等道路顺利通车,城市路网进一步优化,道路通行能力得到提高,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总体承载力稳步提升。

城市品质提升项目全面完成。我局积极响应百姓呼声,依托道路绿化提升和城市管理“新颜值”行动,采取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的方法推进建设口袋公园,打造幸福宜居的居住环境。2023年完成了中玺云尚口袋公园、双城领域口袋公园的建设,新增绿化面积2万平方米,有效提高了公园绿地服务半径,扮靓了城市绿美空间,城市环境进一步优化提升。对郗鉴湖公园、润和公园和道路绿化等实施精细化管理,在全面提高绿地率、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和改善空气质量等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园林绿化建设内涵,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为周边群众提供了更加优美的休闲环境。

基础配套设施稳定运行。区城乡建设和交通局紧盯群众关切热点,虚心听取意见建议,持续加大对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力度,保障了设施的正常运行,群众幸福感大幅提升。加大对现有设施的巡查力度,加密巡检频次,及时督促问题整改,年内完成修复道路及排水设施问题120处、路灯问题40处等;完成了区内39km雨水管网的清淤排查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排水效率,确保了城区安全度汛;消除错接混接点15处,从源头消除污染源,使得雨水可以直排河道补充水源,污水则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建立完善了排水智能化管理GIS系统,提高了设施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了排水设施的运行效率;持续加大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监督管理力度,城市污水处理厂年内运行安全,出水稳定达标,2023年内完成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520余万吨,确保了城区水环境质量良好。

乡村振兴战略和公用事业领域稳步开展。一是持续开展燃气安全检查。根据《2023年年度检查计划》,我局组织对全区规上和规下餐饮业、企事业单位食堂、学校食堂等用气场所进行了多轮次全面执法检查,共检查餐饮场所298家,使用管道天然气的企事业单位食堂45家,检查安全隐患346条并同步建立安全隐患台账,按期完成了整改,确保居民安全用气。二是加强农村户厕长效管护。按照两镇农村改厕户数占比,对我区完成改厕的29093农户开展满意度电话调查工作,每周从改厕台账中电话抽查不少于600户改厕户,详细询问农户改厕情况、后续管护情况和满意度等内容,核实修正改厕台账基本信息,进一步提升改厕台账精准度。截至目前已电话调查18800余户,每周对电话调查情况形成问题台账,发现问题11000余条,共印发工作通报33期,督促指导镇村和管护人员落实闭环整改,持续提升改厕满意度和服务水平。三是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根据省、市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和部署,指导督促两镇完成了摸底排查。今年共排查自建房107029栋,并录入省房屋市政调查归集系统。初判存在安全隐患的1262栋其他自建房,已全部完成鉴定并输入系统;已完成整治销号918栋,整治率为72.74%。对前期采取管理措施已整治的6户经营隐患房屋转变为工程措施,消除了房屋安全隐患。

行业监管水平持续提升。持续加大对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工作的监管力度,确保房产市场有序运行、物业管理服务提质增效。一方面进一步压实建设单位工程质量的首要责任,对在建项目实行分级管理,确保管控措施落实到位并跟踪落实,强化质量分户验收,加强后期跟踪。2023年内顺利完成了双城名都一期、二期,吉祥欣苑一期3个小区的上房工作。另一方面持续督促物业公司积极落实服务质量管理主体责任,健全服务质量保障体系,常态化维护公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持续提升物业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物业服务品质和水平。

下一步,区城乡建设和交通局将继续围绕社会关切、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全力做好重点项目建设、基础设施维护和城市品质提升等各项目惠民工作,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答记者问

问:经开区房地产起步晚,但目前已经有三个住宅小区入住,面对当前经济和房地产形势,请问经开区下一步在房地产发展中有何打算?

答:加大宣传,促进房地产销售,加快去库存。加大市、区促进房地产销售“16条措施”政策落实力度,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提振市场信心。按照上级政策要求,降低住房交易税费,继续实施契税补贴政策,为企业高层次人才、来区务工新市民等群体提供购房补贴,提供真金白银的支持。持续开展线上线下宣传,鼓励房地产企业出台团购政策,继续开展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农村、进教育卫生系统等活动,积极组织团购。

抓好项目融资工作,确保项目交付。目前,我区的在建房地产开发项目,不同程度存在资金短缺、工程不饱和开工的问题。近期我们将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为化解项目资金瓶颈的重要抓手,六个项目已顺利进入推荐“白名单”。下一步将紧盯金融机构的政策导向,促进融资尽快落地。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更新项目和民祥新区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城区打造。用好城市更新政策,申报了郗鉴湖片区、西部新城两个城市更新项目,成立了“济宁经开城市更新有限公司”“济宁西部新城城市更新有限公司”作为实施主体。目前郗鉴湖片区项目已取得市住建局纳入济宁城市更新计划批复,建设银行山东分行已完成项目方案初审,正等待授信批复;另一个西部新城项目,正在与银行积极对接推进。资金下达后,将用于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提升,进一步熟化地块、优化配套、促进拍卖。

坚持高标准设计,加大高品质住宅开发建设,提升住宅品质内涵。占地51亩的朱井村东地块,已完成初步设计,近期将开工建设。占地41.1亩大德东地块,正在规划设计。已经出让的占地45亩的袁家北地块和正准备出让占地79亩的高级中学东地块,均规划建设高品质住宅小区,满足个性化需求。


问:请问2024年经开区在城市建设方面有什么新举措?会开展哪些具体的建设工作?

答: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区建区十周年。结合区党工委、管委会《关于开展“项目攻坚突破年”活动的实施意见》,2024年区城乡建设和交通局将紧紧围绕土地运营、产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科学谋划、分步实施,统筹推进城区基础设施的建设。

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建设发展新模式。综合运用基础设施建设与土地运营、房地产开发、重大项目相捆绑,采取EPC、F+EPC等多方式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对上争取力度。紧盯上级各项政策,积极谋划包装项目,对接银行、金融系统、上级发改等部门,积极申请国家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政策性金融工具等方式,落实项目建设资金。

发挥片区带动作用。片区开发方面,在前期完成民祥新区片区控规和城市设计的基础上,立足我区国土空间规划的政策优势,加大民祥新区规划建设宣传力度,全力以赴做好土地运营,实质性推进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开展片区土地整理,力争实现用地出让、片区开发、项目建设良性运转。加快推进郗鉴湖片区、西部新城片区2个城市更新项目,根据最新国土空间规划,委托专业机构,尽早出具项目平衡地块规划条件;推进地块招拍挂和规划及施工图设计工作,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2024年具体开展的建设工作,主要有: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方面。完成嘉德路北段、文祥路、瑞祥路西段、宏祥路东延、丰祥路西段、嘉兴路竹匠李村段、吉祥路中段、嘉德路中段、嘉丰路中段等9条/段道路的建设,新增道路长度约4.7km,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优化城市路网结构。新建双城名都、吉祥欣苑等小区外配套供热管网共约4km,燃气管网12km,确保实现小区全覆盖。

工业企业退城进园方面。为不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动产业升级和集群集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计划于2024年12月底前完成3家企业搬迁。

城市品质提升方面。深入开展“两化一清”(亮化、绿化、污水管网清淤)提升工程,增强城市功能。新建或改造提升嘉合路、吉祥路、恒祥东路、美祥路等路灯电缆及附属设施工程,新增亮灯约160盏、新增亮灯长度约3.2km;进一步加大对排水系统的维护力度,污水管网实现智能化管理,提升设施管理水平、提高运行效率。不断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提升群众满意度及幸福感。